日前,《标识行业应用诊断报告》在2022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江苏)发布。报告涵盖线缆、智能装备和工程机械三个垂直行业,深度剖析了标识在行业建设现状与推进难点,并提出相关诊断建议和提升策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借鉴参考。
记者梳理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标识应用诊断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了解到,该报告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融合应用为有力抓手,剖析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kaiyun官方网站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核心技术难攻关等关键痛点并提出诊断建议与三大提升策略。
《报告》指出,随着传统制造业原有优势逐渐消失,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但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较短,整体建设滞后。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待改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
一是上中下游难交互。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覆盖域广、产业链路长,通常企业在围绕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使用场景中会面临上游的采购成本难控制、中游的生产过程难溯源、下游的设备状态难预测等核心痛点问题,同时也阻碍了行业上下游生产数据、设备数据、产品数据的协同交互。
二是底层数据难采集。由于传统制造产业的大多数基层设备较为陈旧或是相关的哑设备只有简单的对外接口,无法做到异地、异构、异源的设备数kaiyun官方网站据互联互通。
三是标识应用难推广。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内标识应用的使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认可度低,造成难以进行有效的标识应用推广,同时由于行业级的同类技术研发交流平台的空缺,导致当前标识应用缺乏创新力,难以吸引企业用户。
四是产业转型难推进。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以及疫情背景下,企业更倾向于维“稳”,造成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推行。
基于上述痛点,《报kaiyun官方网站告》指出,以主动标识载体、智能设备接入网关等为技术代表的底层设备接入工具的普及,成为企业数字化,业务智能化的关键突破口。
目前,在智能装备行业,已有企业从上中下游多角色、多场景,实现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标识应用案例落地。
以行业上游零部件采购场景的智能装备行业物流采购询价平台为例,由于智能制造装备生产所需的物料采购品种多,批量小,单一品种采购量少,存在库存积压、资金流转等问题,采购成本难以控制;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难以做到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把控,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数据追踪、责任溯源等诸多问题。
对此,可以基于标识解析在信息共享领域的优势,以标识作为技术手段,在供应商、采购方、监管单位、物流方之间构建信息交互通道。
具体来看,当采购发布询价单时,注册标识并生成二维码,采购可将标识二维码分享给供应商。供应商扫描标识二维码,解析并查询询价单信息;当出现供应商报价、采购下单、采购取消询价等询价单信息更新时,将会解析并同步更新标识信息。通过该方案,基于标识对整个询价环节进行数据采集跟踪,实现了整个周期的信息管理。
一是缺少相关渠道、平台促进标识在整个智能装备行业规模化、系统化应用和激发标识公共服务效能。对此,要夯实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提升标识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缺少运用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转型的相关应用场景参考,行业内诸多企业不敢转型、不愿转型。对此,要探索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加速主动标识载体部署。
三是标识应用占有率低,现有的标识应用难以规模化推广,同时,标识缺乏创新力,难以吸引企业用户。对此,要宣传推广标识融合成效,助力企业智改数转。